Our Story
被茶迷惑的一家人
開蘭茶由姐弟倆組成,住在都市的Cora和在茶鄉的Andy,用心擴散台灣茶香氣。
父親是一位狂熱的茶葉愛好者,原本與母親在一間高雄的民營企業上班,1981年喝到一杯帶有特殊蘭香的茶,被其品質所震撼,舉家搬遷到凍頂烏龍茶的發源地南投鹿谷,租下一間鐵皮小屋,全心投入茶葉的製造。
這位特立獨行的茶葉科學家,沒有傳統包袱,他組合兩個和天花板一樣高的鐵架,擺滿了植物生理學、茶葉製造的二手書,在「拆船仔」中尋寶,找到一些遠洋的儀器,期待打造機器,建立製程。
天不從人願,期待揉捻出半球型的烏龍茶,但我們的茶卻是一隻一隻像螳螂一樣,母親必須一公分一公分把他們折起來像彈簧一樣,泡在水中還會長大,非常苦澀。
有一位開茶行的姨婆知道我們的窘況,買下每一批茶,鼓勵我們撐下來,而幾年後,姨婆的茶行不堪負荷關門了。
加緊研發腳步,用電風扇、吹風機、紅外線、放在針毯上、鍋炒、買冷氣吹茶葉,幾百種方法下來,茶葉還是酸敗,有悶味,完全賣不出去。聽起來很荒謬,但我知道父親沒有放棄的原因,是當年那杯帶有特殊香氣的茶,常聽他說:快抓到了,快抓到了。
不停啼地實驗,列出所有變因,紀錄每次的濕度、溫度、葉片成熟度,配合攪拌力道、次數與頻率、揉捻強度,努力找出製作關鍵。
奮戰第十年,1991年終於有了轉機,實事求是,紮實的製茶技術在鄉內脫穎而出,父親代表南投縣北上參加全國競賽,獲得台灣凍頂烏龍製茶比賽冠軍。母親則受當時總統李登輝接見,獲頒全國十大傑出農家,成為外地人在茶山耕耘有成的佳話。
“夫唱婦隨,得獎並不偶然”
許多人視得獎為努力的目標,但我們不是。這扇門開了,只想更往裡走,深陷迷人茶葉的魔力。有別於茶鄉長輩期待孩子到外發展,Andy五歲開始持續接觸茶葉,大學畢業即受父親感召回鄉,接下研發重任。
2017年,這一刻終於到來。「抓到了!」近四十年的耕耘與等待,父親和Andy一同找到那杯魂牽夢縈,蘭香茶的製作關鍵,開蘭茶001終於誕生。
同年以小茶廠之姿,參加「食品界米其林指南」比利時國際風味暨品質評鑒所 (iTQi) 年度評鑑,開蘭茶001,於全球2,000個作品脫穎而出,獲頒年度頂級風味獎章,此茶品出自於Andy之手。
“Very impressed. Very delicate. Very tasty flavor. Well done!(非常美味,令人驚艷)”
茶葉迷人的美,帶我們走到了這裡,而我們會一直走下去。
KALON一字在古希臘形容美的本質,結合真與善,是開蘭茶業的精神與使命。茶葉的本質與珍貴之處,來自香氣與滋味賦予的直觀感受,讓人一喝就愛上。
KALON(NOUN): A BEAUTY THAT IS MORE THAN SKIN DEEP- BEAUTIFUL, AS AN OUTWARD SIGN OF THE INWARD GOOD, NOBLE, HONORABLE CHARAC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