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傷的茶三部曲:模擬日光,茶香自催眠中甦醒

 

在探尋茶的風味地圖時,因著對於普洱茶風味的好奇,開始從科學角度來了解普洱茶的製程,是如何創造出普洱茶帶有一點中藥香、桂皮香、青草香,卻是重滋味、苦澀中帶點甜味的特色。

普洱茶源起於長年日光充足的雲南普洱,傳統製茶會利用日光曬菁。但時至今日,在高濕、日照不是常有的台灣製出普洱風味的茶香,勢必在茶的製程中需要做些改變。

從葡萄酒製程跨界得到啟發

在研究普洱茶的同時,葡萄酒製程中採用紫外線的研究引起了我的注意。葡萄酒製程中沒有經過蒸餾,葡萄皮表面與茶葉的兒茶素同是帶有澀味的多酚,嚐起來會有咬嘴、口腔黏膜有刺痛感。為了讓葡萄酒中的澀味降低,讓葡萄透過照射紫外線一段時間後,再製成葡萄酒,研究發現,其澀味比未照過紫外線的葡萄所釀製出的酒來得低。


從這研究結果,我再更進一步了解紫外線這類高能量密度的射線,其實也常用在微生物處理上,能夠有效的殺死細菌。平常氣象預報中若當天有高紫外線係數時,都一定會同時聽到「外出到山邊或海邊等空曠無遮蔽的地方時,請做好防曬措施。」的提醒,因為過量的紫外線會傷害皮膚細胞,嚴重則會曬傷脫皮。

因此日照中的紫外線對於植物來說,也會造成同樣的細胞破壞。當葡萄表面受到紫外線照射,造成澀味的多酚因為被破壞而失去功能,讓澀味淡去。同樣的,茶葉與生俱來的酵素、多酚等若同樣在紫外線下照射一段時間,會發生什麼狀況呢?



利用紫外線燈模擬日光,催眠茶葉活性

當我再回頭檢視普洱茶的製程時發現,「對耶,普洱茶的曬菁就是在強烈的日光下完成的!」普洱茶的基底是綠茶,但與綠茶製程不同的地方在於多了「曬菁」。將茶葉曝曬於天然熱源--日光下,受到紫外線強烈照射下,抑制了部分能生成茶香因子的多酚氧化酶,好比催眠了茶葉活性。

我開始做了紫外線照射對於茶葉影響的實驗,透過不同光照時間、光照距離,測量茶葉中多酚氧化酶的活性。當活性下降到一定比例之後,接著透過揉捻喚醒受了催眠的茶葉,破壞茶葉組織,讓茶葉中仍具活性的多酚和多酚氧化酶充分融合,激盪出茶的風味,這風味會類似於普洱的香氣,帶有一點點藥香、同時有點像是綠油精的青草味。

傳統普洱茶因為長期存放,茶葉透過慢速氧化累積滋味,茶色也因此轉為紅色、褐色,茶湯多半是深褐色。但利用紫外線製程,不需要經過長時間氧化累積滋味,最終茶葉顏色會類似於烏龍茶金黃偏澄紅色,喝起來像是帶著普洱風味的綠茶。


催眠時間過與不及都無法生成最佳風味

應用紫外線燈照,突破了傳統看天製茶的風土環境侷限,不再因為無法掌握日光強度、環境濕度等而影響到茶香生成。但要能穩定的再現茶風味,就需要精準的科學量測與製程掌控。

紫外線照射喊停的時機點,就決定了能否成功讓茶香走在想去的風味路上。實驗過程中了解到,若能掌握好單位時間內茶葉活性遞減的速率,不管製茶的茶葉量是多少,都可以精準控制茶葉活性的抑制程度。若抑制過了頭,茶葉無法再透過揉捻喚醒香氣因子的碰撞,做出來的茶葉就是苦澀味;但若抑制不足,透過揉捻充分啟動香氣因子融合作用,整體風味就會走向紅茶。

製茶,通往美好茶香的路上總是繽紛多彩,沒有對錯好壞。看天做茶就像是隨機創作,總會出現令人驚豔的風景,卻不知下次什麼時候能再現。科學製茶讓隨機發生的美好成為可以傳承、再現的路徑,讓愛茶的人從此可以按圖索驥,在風味地圖上找到所愛。


 

Tea Alchemist Andy

安迪的茶山實驗室

科學實驗為介質、愛茶熱忱為薪、追求真理不懈的態度為火,燃出大自然茶香底蘊,薪火相傳展開茶風味地圖,發現茶香新大陸。

 
Tea Alchemist